对冲美元霸权,香港出手了
日期:2025-08-05 17:01:52 / 人气:11

2025 年 8 月 1 日,一个足以改写全球稳定币行业格局的日子 —— 香港《稳定币条例》正式生效。这一天起,香港的稳定币业务从过去的混沌状态迈入制度化、法治化的新纪元。发币不再是灰色地带的冒险,而是成为有明确规则可循的合法生意,但代价是极高的准入门槛:唯有注册地在香港、资金实力雄厚且合规能力突出的公司才能留在 “牌桌”,个人、散户、小作坊式的玩家与灰色项目被彻底挡在门外。
这一转变背后,是香港对虚拟货币态度的根本性转向 —— 从过去的谨慎防御,到如今率先落地全球首个法币挂钩稳定币全面监管制度的主动出击。这种转变,绝非偶然,而是承载着对冲美元霸权、争夺全球金融话语权的深层战略意图。
要理解这一切,首先得看清稳定币的本质。稳定币,顾名思义是价格稳定的数字货币,最常见的形态是 1:1 锚定美元、港元等法定货币,比如广为人知的 USDT、USDC。可以将其视作 “全球通用的数字现金”:无论身处哪个国家,一枚 USDT 或 USDC 就等同于一张即时可用、随时可兑换的数字美元,无论是换回法币还是兑换其他加密资产,都兼具灵活性与安全性。
对于本币贬值严重的国家,稳定币的价值更为凸显。当本地货币持续缩水时,将资金兑换成锚定美元的稳定币存入数字钱包,就能有效对冲贬值风险,相当于拥有了一份不受本地通胀影响的 “数字美元资产”,甚至无需传统银行账户,就能实现全球范围内的支付与资金流转。
在跨境贸易领域,稳定币的优势更是颠覆性的。传统银行汇款手续繁琐,不仅费用高昂,到账往往需要 3-5 天,还存在隐性成本与汇率损耗。而 USDT、USDC 等稳定币的转账,几分钟内即可完成,手续费极低,且不受时间、地域、节假日限制,极大提升了交易效率、降低了成本。这种效率与成本优势,让稳定币在跨境支付和实时结算领域,对传统的 SWIFT 体系形成了明显冲击。
谁能主导主流稳定币的发行、流通与支付结算网络,谁就能在国际贸易和数字金融中掌握更多话语权 —— 这类似于传统世界里发行法币带来的 “铸币税” 和国际金融支配权。目前,全球 95% 以上的主流稳定币都锚定美元,借助这些稳定币,美国得以让全球资本绕开各国资本管制和传统银行体系的繁琐流程,实现 7x24 小时无摩擦流入美元资产池,坐享巨额 “铸币税” 红利,同时不断强化美元的主导地位,冲击着其他国家的铸币权。
正因如此,香港推动《稳定币条例》的出台,承载着双重战略目的:一方面是 “防御”,通过建立本币稳定币体系,削弱美元在数字金融时代的体系性垄断,防止本地铸币税流失,避免核心金融利益受制于美国;另一方面是 “进攻”,借助率先落地的全面监管制度,在未来多极化的全球货币体系中抢占先机,争取更大的主导权与话语权。
当然,美元稳定币的全球主导地位短期内难以撼动,但依托中国庞大的贸易体量和实体经济基础,香港的这一步棋,为在全球数字货币市场争取重要份额埋下了伏笔。
《稳定币条例》的核心,是为金融创新 “立规矩”。稳定币行业曾因早期乱象(如 TerraUSD 暴雷)暴露脱锚、储备不实、信息不透明等风险,严重威胁金融稳定与投资者权益。香港的条例通过牌照机制和高门槛,将不合规玩家彻底清理出局,重塑市场秩序 —— 所有稳定币发行方必须在港有实体、足额储备、每年接受审计并保障兑付能力,核心机制直指风险防控,这在很大程度上为投资者降低了 “踩雷” 风险。
正如肖风博士所言,监管层首要关注的是安全性。尽管条例已生效,但金管局明确发牌是 “持续过程”,2026 年初公布的首批牌照仅 2-3 张,远低于市场传闻的 “数十家申请量”,初期仅允许资本实力强、合规经验丰富的头部机构入场,足见其审慎态度。
值得注意的是,合规稳定币将成为链上支付工具,助力 RWA(现实世界资产代币化)交易实现 “发行 - 认购 - 收益分配” 全流程自动化。RWA 的价值在于将现实世界数百万亿美元的沉淀资产,与高效、透明、全球化的数字金融世界连接起来,但它并非 “点金术”。资产方不能幻想通过 RWA 脱手不良资产 —— 权属不清、非标化或低流动性的资产(如不良房地产),即便上链也无法 “镀金”。RWA 的成功逻辑始终锚定于优质资产、合规架构和技术增效,背离这三点,终究会被监管与市场双重出清。
香港的这一出手,既是对美元霸权的主动对冲,也是在数字金融时代争夺全球金融话语权的战略布局。它为创新设下了安全底线,也为未来的货币体系竞争埋下了关键一子。在这场没有硝烟的金融博弈中,香港正以制度化的姿态,稳步走向全球数字金融舞台的中央。
作者:恒盛娱乐
新闻资讯 News
- 沈玉琳患白血病后首露面!晒一家...08-09
- 叶珂直播回归:坦诚面对过往,拥...08-09
- 新片票房不及预期,大鹏开始了反...08-09
- 郑爽 “回国宣言” 背后:劣迹艺...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