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祖鸟烟花秀:不是艺术升华,是生态自杀
日期:2025-09-24 14:25:05 / 人气:25
近日,户外品牌始祖鸟联合艺术家蔡国强,在西藏江孜县海拔5500米的地方举办了一场名为《升龙》的烟花大秀,这一事件迅速引发舆论风暴。
烟花秀引众怒,生态担忧浮现
9月19日,这场烟花秀沿着山体侧面铺设了2.5公里,埋下上百个烟花点,按照设定节奏依次炸开,远远望去宛如一条彩色巨龙盘踞山间,场面极为壮观。然而,舆论瞬间爆棚,网上骂声一片。网友们主要担忧青藏高原生态本就脆弱,如此大规模的烟花爆炸会造成永久性伤害。即便使用的是可降解材料,在高原寒冷缺氧的环境下,降解速度也会极慢,而且残留的颜料若被牦牛、藏羚羊等野生动物误食,后果不堪设想。
烟花影响多方面,高浓度事件引众怒
烟花带来的影响是多维度的。从化学污染来看,烟花中的黏结剂、助燃剂、氧化剂、金属颜料等多达两三百公斤。在5500米缺氧环境下,这些物质即便声称可降解,速度也极为缓慢。燃烧时产生的PM10、PM2.5等细颗粒物,会不可避免地污染土壤和水源。
或许有人会质疑,其他人类活动如修路、农业开发、旅游等也会造成污染,为何只针对烟花秀?的确,修路会带来扬尘、尾气和水泥沥青渣子,农业生产中的施肥打农药会伤害土地,游客登山和汽车通行会打扰动物,这些活动的总污染量可能并不比一场烟花秀少。但烟花秀是一个“高浓度事件”,具有短时间、小范围、强视觉、强听觉、强污染的特点,而修路种地等活动虽然总体影响可能更大,但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分散,“单位伤害值”较低,不容易引发大众的强烈情绪反应。
此外,两者的受益对象也不同。修路、建机场、发展旅游和种植经济作物,虽然会牺牲一定的环境,但能为当地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而始祖鸟的烟花秀,受益者主要就是品牌方和艺术家。人们往往能够接受为了改善生活而进行的开发活动,但很难接受为了商业营销或艺术表达而破坏生态环境。这场争论,表面上是关于环保,深入来看涉及到商业正当性,更深层次则是“艺术能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的问题。
青藏高原:既脆弱又关键的生态屏障
要理解公众为何对此次烟花秀如此激动,就必须了解青藏高原独特的生态特征。这片土地既脆弱又强大,看似矛盾,实则有其内在逻辑。
说它脆弱,是因为其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气候寒冷、氧气稀薄、冻土广布、土壤贫瘠。在这里,植物生长极为缓慢,长一根草都十分困难。草甸的恢复可能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高原上的土壤仅靠10厘米左右的“草毡层”维持,下面是缺乏微生物的废土。这薄薄的“草毡层”是高原生命的根基,一旦遭到破坏,就如同给高原生态“永久性毁容”,几乎难以修复。
说它强大,是因为青藏高原被誉为“亚洲水塔”,长江25%的水、黄河49%、澜沧江15%都发源于此,全亚洲40%的人口依赖这里的水源。它就像亚洲的“水龙头管理员”,对亚洲的水资源供应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它还像一个巨大的空调,调节着中国南北的热量和湿气,对区域气候稳定意义重大。
然而,青藏高原的生态系统极其脆弱,一旦崩溃,往往是突然性的,没有明显的预警。就像加拿大北部森林,原本能够承受干旱、虫害和小火的侵袭,但当气温超过某个临界点,山松甲虫大量繁殖,几年内就能啃光几百万公顷的树木。死树成为燃料引发大火,大火释放的二氧化碳又加剧暖化,形成恶性循环。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珊瑚白化、湖泊富营养化、草原变沙漠等生态问题中。气候系统就如同被我们不断戳弄的野兽,我们不知道它何时会突然反击。
烟花争议的警示:敬畏自然
始祖鸟烟花秀引发的争议,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在自然面前,我们应该保持敬畏之心,采取更加谨慎的态度。我们不能等到生态系统崩溃的那一天,才后悔自己曾经的肆意妄为。面对自然,还是“怂”一点好,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作者:恒盛娱乐
新闻资讯 News
- 《老人清除计划》:一场邪典恐怖...10-14
- 42岁张暖雅迎“双喜”:从过气艳...10-14
- 演员张瑜:巅峰转身与孤寂晚年10-14
- 《震耳欲聋》陷维权风波:中国手...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