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新生代:这或许是家族传承的“通关密码”
日期:2025-05-10 10:08:25 / 人气:2
"当前,中国大量一代企业家年龄渐长,企业交接班进入了高峰期。不过,家族企业传承并非易事,很多二代接班意愿不强,和父辈的交接班理念有较大分歧。那么该如何协调家族一二代间的交接班矛盾?
我们特邀专访家族第四代成员、AC成世汇合伙人冯庆William来和我们聊聊这个话题。作为中国最早的影响力投资人之一,他专注可持续发展和影响力投资,凭借影响力投资和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作为工具和杠杆,已帮助部分国内家族成员解决家族企业接班和传承问题。
冯庆将会在本文中分享对家族穿越百年周期的看法,以及影响力投资如何帮助新生代接班和传承家族企业的问题。
穿越周期的“密码”
在我身边,有许多家族二代朋友。他们大多数很焦虑,要不要接手家族企业;以及如果不继承家族企业,自己还能做什么;家族传承的意义是什么。
目前,我接触到的许多家族新生代,对于是否接班家族企业,处于相对“自由选择”的状态。除了按部就班的接班父辈一手打拼下来的企业,也有的朋友通过转型投资来为企业找到转型升级的新方向,或者通过内部孵化新项目来为企业找到新的增长点等。
一直以来,我都在思考一个问题:家族传承到底传承的是什么?很多人都会回答说是财富。以我的理解,财富只是家族传承中的一部分而已,而且更多是助力家族传承的工具。我认为,家族每一代人积累的“家风”和“口碑”才是最重要的,而且一般需要传承三代以上才会有这样的感悟。
那么,家族如何“富过三代”,成为百年老店呢?
在我看来,家族传承一定要有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底层逻辑。只有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思维和底层逻辑,才能从更多的角度去思考如何更好走下去。而影响力投资恰好是可以同时满足家族可持续发展和财富传承的工具之一。
在这方面,亚洲和西方的家族都有比较多的例子和借鉴。
香港恒隆集团的陈氏家族办公室早于1960 年代成立,当时家族办公室在亚洲仍是一个新的概念。作为先驱,陈氏家族办公室由始至终专注于投资和慈善两项核心任务,尤其是慈善事业。此外,陈启宗先生还联合亚洲其他几大家族一起于2013年发起成立了亚洲公益事业研究中心(CAPS),长期关注亚洲地区的慈善捐赠、企业社会责任和影响力投资。
而李锦记家族更是在2017年就创立了Happiness Capital/幸福资本,认为其投资组合公司的财务回报和幸福指数回报同等重要,成为了一支专注食品科技、健康科技、气候变化等议题的影响力投资基金。
新加坡万邦泛亚集团董事长曹慰德,作为家族第四代掌门人,一直认为企业需要超越单纯的利润追求,以使命为本,因而发起“善经济联盟”,推动企业从“利润优先”转向“价值共生”。
而在西方家族中,洛克菲勒家族更是于2007年就提出了影响力投资的概念;而无论是瑞士百达家族、澳洲Berry家族、美国的凯勒家族等传承三代以上的家族,后代子孙都会涉及影响力投资。
可见许多家族传承到了第三代以上时,几乎都会涉足影响力投资。这叫做“顺势而为”,也是一个家族发展必经的一个客观选择。
家族接班“新方向”
家族主业和影响力投资到底是怎样的关系?我认为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影响力投资可以作为家族传承的工具,帮助家族实现基业常青。无论是面临转型的传统行业还是新兴行业也好,如果想要实现长期发展,其底层逻辑都要用到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
有了这样的思考后,从六七年前开始,我就将精力放在投资上,重点关注循环经济/再生利用方向。同时,我身边的新生代们对循环经济的前景也很认可。
因为影响力投资是“内驱型”的投资,你相信什么,就会去做什么。你相信它能改变世界,让世界变得更美好,就会一直努力去践行。很多二代都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拥有广阔的国际视野和资源,拥有这样的信念,对社会责任拥有“自驱力”。简单来说,在满足基础的物质需求后,剩下的就是如何提升自我精神层次和社会价值,这也是现在许多新生代愿意做影响力投资的原因。
而在我观察下来,一些传统企业的二代更愿意进行这方面的尝试,因为传统产业可能更容易造成环境等社会问题。我之前接触过很多的“厂二代”,他们大多“看不上”父辈的传统制造产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因此都不愿意接班。
那么,我们是如何帮助他们解决接班问题的呢?我们通过帮助这些“厂二代”寻找产业上下游的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并通过影响力投资让他们更深度参与产业的转型升级,从而提升其接班的能力和意愿。
举个例子。我们有一个朋友,她的家族主业是纺织业/快时尚。但在国外留学多年后,她深刻地意识到纺织业是一个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便不想接班,想寻求新的企业转型升级方向。
在这个过程中,她利用主业拥有的成熟供应链优势,从原料端到生产端选择了可持续发展的的回收塑料再生方向。这相当于通过孵化一个新项目把家族企业转型成了回收塑料再生材料企业,再逐渐淘汰老的业务线,从而实现了家族企业的升级转型和“弯道超车”的企业接班,且还实现了践行可持续发展的自我价值实现。
通过她的案例,我们可以借鉴一些接班经验:一些传统建材行业的企业可通过投资这样类型的企业来作为影响力投资的尝试,帮助企业从新材料端实现升级转型。
我认为,用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帮助产业转型升级和家族主业从来都不是冲突关系,它们是可以相互调整的,关键在于企业家二代们愿不愿意去尝试,去孵化一些新的项目,看其能不能成长为他们产业转型升级的新方向。
如何参与和实践影响力投资?
影响力投资作为同时追求财务回报和社会效益回报的投资手段,对投资人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我觉得家族成员想要投身影响力投资,首先要想好做影响力投资对于家族企业/家族传承的意义在哪里。
就我这两年的观察,我觉得家族成员可以受益于影响力投资的方面有以下几点:
第一,如果家族企业已经有产业投资基金,可以把影响力投资作为产业投资基金的补充,去尝试探索一些可能的产业上下游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帮助企业完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第二,家族成员可以从家族慈善基金里配置一部分资金作为影响力投资基金,在实践慈善事业的前提下实现一些“资本向善”的功能。
第三,如果家族企业是传统行业,可以用影响力投资去寻找能帮助企业可持续发展升级转型的投资标的,或者让其成为企业新的业务增长点,帮助企业实现新势能下的升级转型。
而对于我来说,我从事影响力投资的起源来自于2015年了解到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缩写SDG),并在之后的投资生涯中逐渐聚焦影响力投资。
以下是我对影响力投资的一些经验之谈,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首先,我比较偏爱早期的投资项目。因为我是一个风险偏好型投资人,我自己也很享受创业的过程。另外,早期项目对于资金的需求更为紧迫,尤其是影响力投资的标的,因为其自带社会价值属性反而会让人忽略了其可能的商业化表现,而早期投资才会让企业增长的同时进一步扩大其社会价值。
其次,我会看创始人所解决的社会问题是否真的可以商业化,在实现其社会价值的时候能不能有发展潜力。譬如,有些项目创始人来自公益圈,有可能这个项目是一个“小而美”的项目,但相对来说很难商业化,因此就不能成为一个影响力投资标的。
再次,从之前的投资经验来看,投身可持续发展的创业者会有更强的韧性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动力。且由于很多社会问题都是相关联的,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和增长,影响力投资的标的企业往往能解决更多的社会问题。这些是“意料之外”且被反复验证过的“社会价值”。
第四,作为大家最关心的投资退出问题,我认为,影响力投资也是和整体的投资行业趋势与时俱进的,并不会因为其“商业向善”的属性而必须度让其财务价值。
譬如,我目前已有的影响力投资标的企业中就有主动寻求SPAC和WEB3的渠道退出的,这和目前其他一级市场投资标的退出渠道是没有差异的,而且从预测的财务回报倍数来说并不比传统的股权投资差。
同时,我们还会量化社会影响力的指标形成社会价值回报,譬如,之前定的社会价值目标是否已达成,影响力和辐射面有多大,回收/再利用的材料有多少,减少了多少碳排放,是否还有达成解决其他社会问题的可能性等。
因此,致力于影响力投资的人也要和传统投资一样不停地思考后续的商业化发展问题,毕竟这也是一个投资行为。影响力投资可以通过项目的不断成长,来解决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从而带来更多的社会影响力,这是只追财务回报的传统投资资所无法做到的。
最后,我想给那些正处于交接班中迷茫的二代们一些建议,从长期来看,如果想要实现穿越周期“富过三代”的家族使命,我认为,需要在家族传承中贯穿可持续发展的底层逻辑。因为影响力投资作为兼具可持续发展理念和财富传承功能的工具,能助力各位新生代企业家实现家族的百年基业。
总之,纵观海内外的代际传承,不只有接班家族企业和继承家族企业才叫家族传承。家族企业接班本就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而家族传承更是覆盖了接班之外的很多其他方面。
(《家办新智点》提醒:内容及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
我们特邀专访家族第四代成员、AC成世汇合伙人冯庆William来和我们聊聊这个话题。作为中国最早的影响力投资人之一,他专注可持续发展和影响力投资,凭借影响力投资和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作为工具和杠杆,已帮助部分国内家族成员解决家族企业接班和传承问题。
冯庆将会在本文中分享对家族穿越百年周期的看法,以及影响力投资如何帮助新生代接班和传承家族企业的问题。
穿越周期的“密码”

在我身边,有许多家族二代朋友。他们大多数很焦虑,要不要接手家族企业;以及如果不继承家族企业,自己还能做什么;家族传承的意义是什么。
目前,我接触到的许多家族新生代,对于是否接班家族企业,处于相对“自由选择”的状态。除了按部就班的接班父辈一手打拼下来的企业,也有的朋友通过转型投资来为企业找到转型升级的新方向,或者通过内部孵化新项目来为企业找到新的增长点等。
一直以来,我都在思考一个问题:家族传承到底传承的是什么?很多人都会回答说是财富。以我的理解,财富只是家族传承中的一部分而已,而且更多是助力家族传承的工具。我认为,家族每一代人积累的“家风”和“口碑”才是最重要的,而且一般需要传承三代以上才会有这样的感悟。
那么,家族如何“富过三代”,成为百年老店呢?
在我看来,家族传承一定要有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底层逻辑。只有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思维和底层逻辑,才能从更多的角度去思考如何更好走下去。而影响力投资恰好是可以同时满足家族可持续发展和财富传承的工具之一。
在这方面,亚洲和西方的家族都有比较多的例子和借鉴。
香港恒隆集团的陈氏家族办公室早于1960 年代成立,当时家族办公室在亚洲仍是一个新的概念。作为先驱,陈氏家族办公室由始至终专注于投资和慈善两项核心任务,尤其是慈善事业。此外,陈启宗先生还联合亚洲其他几大家族一起于2013年发起成立了亚洲公益事业研究中心(CAPS),长期关注亚洲地区的慈善捐赠、企业社会责任和影响力投资。
而李锦记家族更是在2017年就创立了Happiness Capital/幸福资本,认为其投资组合公司的财务回报和幸福指数回报同等重要,成为了一支专注食品科技、健康科技、气候变化等议题的影响力投资基金。
新加坡万邦泛亚集团董事长曹慰德,作为家族第四代掌门人,一直认为企业需要超越单纯的利润追求,以使命为本,因而发起“善经济联盟”,推动企业从“利润优先”转向“价值共生”。
而在西方家族中,洛克菲勒家族更是于2007年就提出了影响力投资的概念;而无论是瑞士百达家族、澳洲Berry家族、美国的凯勒家族等传承三代以上的家族,后代子孙都会涉及影响力投资。
可见许多家族传承到了第三代以上时,几乎都会涉足影响力投资。这叫做“顺势而为”,也是一个家族发展必经的一个客观选择。
家族接班“新方向”
家族主业和影响力投资到底是怎样的关系?我认为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影响力投资可以作为家族传承的工具,帮助家族实现基业常青。无论是面临转型的传统行业还是新兴行业也好,如果想要实现长期发展,其底层逻辑都要用到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
有了这样的思考后,从六七年前开始,我就将精力放在投资上,重点关注循环经济/再生利用方向。同时,我身边的新生代们对循环经济的前景也很认可。
因为影响力投资是“内驱型”的投资,你相信什么,就会去做什么。你相信它能改变世界,让世界变得更美好,就会一直努力去践行。很多二代都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拥有广阔的国际视野和资源,拥有这样的信念,对社会责任拥有“自驱力”。简单来说,在满足基础的物质需求后,剩下的就是如何提升自我精神层次和社会价值,这也是现在许多新生代愿意做影响力投资的原因。
而在我观察下来,一些传统企业的二代更愿意进行这方面的尝试,因为传统产业可能更容易造成环境等社会问题。我之前接触过很多的“厂二代”,他们大多“看不上”父辈的传统制造产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因此都不愿意接班。
那么,我们是如何帮助他们解决接班问题的呢?我们通过帮助这些“厂二代”寻找产业上下游的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并通过影响力投资让他们更深度参与产业的转型升级,从而提升其接班的能力和意愿。
举个例子。我们有一个朋友,她的家族主业是纺织业/快时尚。但在国外留学多年后,她深刻地意识到纺织业是一个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便不想接班,想寻求新的企业转型升级方向。
在这个过程中,她利用主业拥有的成熟供应链优势,从原料端到生产端选择了可持续发展的的回收塑料再生方向。这相当于通过孵化一个新项目把家族企业转型成了回收塑料再生材料企业,再逐渐淘汰老的业务线,从而实现了家族企业的升级转型和“弯道超车”的企业接班,且还实现了践行可持续发展的自我价值实现。
通过她的案例,我们可以借鉴一些接班经验:一些传统建材行业的企业可通过投资这样类型的企业来作为影响力投资的尝试,帮助企业从新材料端实现升级转型。
我认为,用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帮助产业转型升级和家族主业从来都不是冲突关系,它们是可以相互调整的,关键在于企业家二代们愿不愿意去尝试,去孵化一些新的项目,看其能不能成长为他们产业转型升级的新方向。
如何参与和实践影响力投资?
影响力投资作为同时追求财务回报和社会效益回报的投资手段,对投资人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我觉得家族成员想要投身影响力投资,首先要想好做影响力投资对于家族企业/家族传承的意义在哪里。
就我这两年的观察,我觉得家族成员可以受益于影响力投资的方面有以下几点:
第一,如果家族企业已经有产业投资基金,可以把影响力投资作为产业投资基金的补充,去尝试探索一些可能的产业上下游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帮助企业完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第二,家族成员可以从家族慈善基金里配置一部分资金作为影响力投资基金,在实践慈善事业的前提下实现一些“资本向善”的功能。
第三,如果家族企业是传统行业,可以用影响力投资去寻找能帮助企业可持续发展升级转型的投资标的,或者让其成为企业新的业务增长点,帮助企业实现新势能下的升级转型。
而对于我来说,我从事影响力投资的起源来自于2015年了解到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缩写SDG),并在之后的投资生涯中逐渐聚焦影响力投资。
以下是我对影响力投资的一些经验之谈,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首先,我比较偏爱早期的投资项目。因为我是一个风险偏好型投资人,我自己也很享受创业的过程。另外,早期项目对于资金的需求更为紧迫,尤其是影响力投资的标的,因为其自带社会价值属性反而会让人忽略了其可能的商业化表现,而早期投资才会让企业增长的同时进一步扩大其社会价值。
其次,我会看创始人所解决的社会问题是否真的可以商业化,在实现其社会价值的时候能不能有发展潜力。譬如,有些项目创始人来自公益圈,有可能这个项目是一个“小而美”的项目,但相对来说很难商业化,因此就不能成为一个影响力投资标的。
再次,从之前的投资经验来看,投身可持续发展的创业者会有更强的韧性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动力。且由于很多社会问题都是相关联的,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和增长,影响力投资的标的企业往往能解决更多的社会问题。这些是“意料之外”且被反复验证过的“社会价值”。
第四,作为大家最关心的投资退出问题,我认为,影响力投资也是和整体的投资行业趋势与时俱进的,并不会因为其“商业向善”的属性而必须度让其财务价值。
譬如,我目前已有的影响力投资标的企业中就有主动寻求SPAC和WEB3的渠道退出的,这和目前其他一级市场投资标的退出渠道是没有差异的,而且从预测的财务回报倍数来说并不比传统的股权投资差。
同时,我们还会量化社会影响力的指标形成社会价值回报,譬如,之前定的社会价值目标是否已达成,影响力和辐射面有多大,回收/再利用的材料有多少,减少了多少碳排放,是否还有达成解决其他社会问题的可能性等。
因此,致力于影响力投资的人也要和传统投资一样不停地思考后续的商业化发展问题,毕竟这也是一个投资行为。影响力投资可以通过项目的不断成长,来解决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从而带来更多的社会影响力,这是只追财务回报的传统投资资所无法做到的。
最后,我想给那些正处于交接班中迷茫的二代们一些建议,从长期来看,如果想要实现穿越周期“富过三代”的家族使命,我认为,需要在家族传承中贯穿可持续发展的底层逻辑。因为影响力投资作为兼具可持续发展理念和财富传承功能的工具,能助力各位新生代企业家实现家族的百年基业。
总之,纵观海内外的代际传承,不只有接班家族企业和继承家族企业才叫家族传承。家族企业接班本就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而家族传承更是覆盖了接班之外的很多其他方面。
(《家办新智点》提醒:内容及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
作者:恒盛娱乐
新闻资讯 News
- 虞晶怡教授访谈核心观点提炼:空...05-10
- 田七牙膏的逆风之战:从菌落超标...05-10
- 滔搏携手挪威国宝级户外品牌N...05-10
- 今日科技与商业要闻速览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