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重新发现水的价值与意义

日期:2025-08-19 17:45:12 / 人气:7



近年来,中国城市正不约而同地重新发现水,从北京亮马河的成功改造,到上海苏州河、黄浦江等众多江河湖泊以新姿态回归人们生活,这一现象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生态和社会意义。

亮马河:城市河道复兴的典范

亮马河原名“晾马河”,有着明代皇家御马苑洗马晾晒或客商马队洗刷马匹的历史渊源。上世纪80年代起,亮马河多次改造主要以防洪、清淤等实用目标为主。2019年,亮马河综合治理工程启动,目标是“以河道复兴带动城市更新”。短短几年,这条原本普通的河道变成网红景点,人们能在桨板上享受惬意时光,松弛感十足,实现了从实用功能到休闲娱乐的转变。

水与中国人生活的历史渊源

文化与审美层面

水与中国人的生活和精神世界紧密相连。古人的长途旅行多在船上,舟行江海,文人骚客有充足时间整理思绪,欣赏两岸风景,发展出独特的审美经验。如张舜民被贬后舟行豁然开朗,白先勇描述漓江舟行如观赏山水手卷,心灵得到洗涤。同时,中国人盖房子、建城讲究“负阴抱阳,背山面水”,从现代角度看,“背山”可挡风庇护,“面水”能提供开阔视野、改善小气候。

城市发展层面

城市往往因江河而行,长安、洛阳、汴京等成为多朝古都都与水脉相关,水脉即文脉。城市内部,水脉决定地形格局与街巷走向,苏州的水陆并行、河街相邻格局就是典型,古人留下了“门前石街人履步,屋后河中舟楫行”等诗句描绘这种“人水共生”的生活画卷。

城市发展中对水的忽视与反思

过去的粗暴对待

清代后期苏州城市河道遭大面积占用,导致环城水系统崩溃,1972年苏州古城首次被淹。上世纪60年代,苏州为增加土地填河,直到2005年古城水系保护才逆转。这并非个例,过去城市化、工业化过程中,人们为追求单一功能,过度开发、截留河流,天然河道被硬化、渠化,河流沦为泄水渠,甚至被覆盖成地下暗流,还直接向河里排污、倾倒垃圾,使河流变得肮脏不堪。

重新认识水的价值

河流具有多种功能,不仅能提供鱼虾、载舟通行、淘米洗衣等,还具有生态和蓄滞洪能力。过去人们只看到河流的显性功能,对其进行过度开发,导致生态破坏。直到后来才明白,让河流重见天日,生活才能重见天日,流水是生命自身的诉求。

水上运动与城市滨水空间转型

水上运动的兴起

桨板、皮艇、赛艇等水上运动的兴盛,体现了人们对自然水体亲密接触的重新追求。在水面硬化的高度城市化环境中,水域的文化和空间价值进入公众感知范围,水的流动与宁静为人们提供外在节律,人们本能地亲近这种与水同在的节律。

全球城市滨水空间再生

全球城市正进行去工业化、产业与空间转型,对城市环境要求更高且更“原始”,亲近自然和水面成为趋势。哥本哈根将工业港口转变为文化和社交中心;美国西雅图海滨观景步道为行人提供独特景观体验;新加坡通过滨海湾更新,从“花园城市”走向“花园里的城市”;荷兰提出“水广场”设计,将治水转化为公共体验;上海滴水湖一号码头为人们提供舒适的滨水庇护空间。这些案例都表明,城市开始重视滨水空间的文化、生态和公共价值,将水岸重新还给公众。

中国城市重新发现水的过程,是对过去忽视水的反思和纠正,也是对水与城市、人之间关系的重新认知。水不仅是城市的生态基础,更是塑造城市性格、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元素。看一座城市如何对待水,就能知道它如何对待自己的居民。未来,城市应更加注重水的综合价值,实现人与水的和谐共生。

作者:恒盛娱乐




现在致电 xylmwohu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COPYRIGHT 恒盛娱乐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