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桥说书人”到“意见领袖”:UP主的身份嬗变与时代命题

日期:2025-07-10 23:29:15 / 人气:5



小约翰可汗千万粉丝达成之际,因《我在美国搞共运》陷入争议,引发对其身份定位的思考:他是传统意义上的“天桥说书人”,还是具有影响力的“意见领袖”?这一讨论不仅关乎个体UP主的命运,更折射出赛博时代内容创作者的角色困境与时代命题。  

赛博世界:现实世界的有机组成

在当今时代,赛博世界与现实世界的界限愈发模糊。对许多人而言,赛博世界是获取有效信息的重要渠道。以历史学习为例,部分学校历史老师教学水平有限,学生真正的历史启蒙可能来自B站等平台的历史区UP主。B站法学院的内容质量甚至被评价为“吊打八成线下法学院”。这表明,网络世界为现实赋能,弥补了现实中的资源匮乏与信息茧房。  

小约翰可汗的成名作《奇葩小国》系列,让众多网友了解到冷门国家。当布基纳法索大使与他隔空互动,其影响力可见一斑。在古代,拥有如此广泛传播力与影响力的,或许只有“可汗”级别的存在。这说明,优秀知识区UP主的价值不容小觑,他们比大多数现实中的从业者更具影响力,网络是现实的一部分,“赛博世界不如现实重要”是伪命题。  

影响力之思:从“说书人”到“教主/政客”

小约翰可汗或许主观上认为自己是提供乐子的“说书人”,但客观上,他的选题和庞大粉丝体量使其不可避免地对现实产生影响。他的视频选题涉及意识形态问题,容易引发不同观点的碰撞,导致他面临巨大压力。就像古代的“说书人”凭借口才与故事吸引听众,如今的小约翰可汗凭借优质内容吸引了成千上万粉丝,其言论能影响大众认知,在一定程度上类似于“教主”或“政客”。  

这种影响力的背后,是UP主在信息传播中的关键作用。他们不仅是娱乐内容的提供者,更是知识的传播者、价值观的引导者。当他们的言论成为大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时,就不得不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  

创作困境:叠甲与豆蒸的无奈

小约翰可汗主动给自己“叠甲”,可能是出于对自身影响力的担忧,也可能是遭遇了“豆蒸”(网络攻击)破防。在B站,知识丰富又热爱“豆蒸”的网友众多,即使像历史调研室这样的UP主也会被“豆蒸”。这种网络环境使得创作者在表达观点时小心翼翼,生怕一不留神就陷入争议。  

对于小约翰可汗来说,他的选题决定了内容难以完全绕开意识形态问题,无论怎么说都可能有人骂他。这种困境并非个例,许多头部UP主都面临着类似的挑战。他们在追求内容创作自由与应对网络舆论压力之间艰难平衡。  

互联网的双面性:信息冗余与机会平等

互联网既带来了信息冗余的问题,也打破了信息茧房,为人们带来了更多发展机会。一方面,各种社交媒体上复杂多元的信息流让人应接不暇;另一方面,它让人们能看到其他人的生活,明确努力方向。虽然互联网下沉带来了内容劣化的现象,但“村通网”整体上是进步的。  

不同人群对互联网信息的接收和利用方式存在差异。有人能在海量信息中精准找到自己需要的内容,实现供需对接;而有人则可能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走上超额消费的道路。这反映出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复杂性。  

时代变迁与认知差异:从贴吧到小红书

从贴吧时代到小红书时代,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了认知范式的变化。曾经在贴吧写同人文的“穷人靠变异”者,如今面对小红书上系统性输出的精英生活方式,可能会产生消费冲动。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消费观念,有人能坚守自我,有人则容易受到影响。  

此外,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新一代年轻人有着不同的认知和行为模式。他们从小接触网络,键政门槛对他们来说更低,能够更早地参与到社会议题的讨论中。这既体现了时代的发展与进步,也对内容创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小约翰可汗的身份定位之争,本质上是赛博时代UP主角色转变的缩影。他们在享受互联网带来的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平衡内容创作自由与社会责任,如何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中坚守自我、传递有价值的信息,是每一位UP主都需要思考的问题。而我们作为互联网的使用者,也应该理性看待UP主的言论和行为,共同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网络生态。

作者:恒盛娱乐




现在致电 xylmwohu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COPYRIGHT 恒盛娱乐 版权所有